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 正文

喜报|附属学校9位教师课例入选教育部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

发布日期:2025-03-05    作者:     来源:     点击:

10BAC2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1405F

万兵老师执教的课例是高中必修第二册数学教材《第三章 三角函数 3.6三角恒等变换》。

本课能够入围部级优课,得益于附属中学“元教育”理念的引领以及各级专家的磨课指导。在课例的筹备阶段,为实现“制作精良、理解精准、设计精致、演绎精彩”的教学目标,万兵老师深入钻研教材文本,追本溯“元”,分析该教学内容在新旧教材中位置调整的内在逻辑,同时,还运用“元融技术”为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让课程内容的展现更加生动有趣,问题诊断更精确,学生思维的发展更清晰,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灵活性。

FCC6

王浩老师执教的课例是高中必修第一册数学教材《第五章 三角函数 阅读与思考 振幅、周期、频率、相位》。本节课理念来源于附属中学的“元思课堂”。

 “元思课堂”作为一种前瞻性的新型课堂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起点思维、本源思维以及多元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王浩老师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音乐元素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数学与音乐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们聆听到函数所蕴含的声音韵律,并自主设计函数实现声音的渐变效果。通过这一探究过程,学生们切实地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以数学的思维去思考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

6440E

宋姣老师执教的课例是高中必修全一册体育与健康教材《运动与专项技能篇/第三章 体操类运动/第2节 健美操 1.健美操简介》。

附属中学的“元培课程”建设,为宋姣老师特色啦啦操课荣获“部级精品课”奠定了基础。她基于元培课程理念,规划日常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艺术感知,致力于通过啦啦操锻炼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与领导力。在附属中学的支持下,啦啦操团队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展现了学生们的活力与精神风貌,同时也彰显了课程的育人成效。通过附属中学的平台和教研组指导,宋姣老师将元培课程理念融入体育教育,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塑造健全人格。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中学

卢琴老师执教的课例是八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9 Can you come to my party?”Section B部分2b和3b》。

卢老师通过系统、有逻辑、有层次的阅读理解教学,引导学生获取邀请函的三要素,初步构建结构化知识;提供典型句式,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深入浅出地阐释正式与非正式语体的差异;学生则将所学结构化知识应用于新语境,通过分析、概括、评价等思维训练,把握语篇文体特征,提升语篇分析与语用能力;整节课学生明白了交际场合、人物关系与语言表达得体性的联系,并学会依据礼貌与合作等语用原则,恰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段钰婷老师执教的课例是九年级全册英语教材《Unit7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听说课部分。

段老师通过虚拟人物初中生Tom介绍学校规则的动画海报进行情景导入,引出单元主题Rules。展示生活中的红、绿规则标志,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基本句式进行描述练习。待学生熟练掌握基本句式后,利用听力内容,让Tom提出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规则问题,激发学生大胆讨论和评价:Should we follow the rule like this? If not, how to make it more reasonable? 根据讨论结果和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师生共同制定了班级规则。整节课情景设置连贯,环节紧扣,既学习了英语表达,又树立了正确的规则意识,体现了教育的本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

     田锦老师执教的课例是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3 Numbers are fun!(Let’s do it!)》。

本节课通过观察、听辨和交流,引导学生发现理解生活中的数字及其含义,制作Numbers in My Life海报,交流并汇报生活中的数字实例,感受数字的魅力。课程内容包括数数、听辨数字、制作海报、交流对话、自我评价和互评等环节,围绕Numbers are around us! Numbers are useful!和Numbers are fun!三个主题,层层递进,强调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和体会Numbers make our lives better!的单元主题意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魏诗轶老师执教的课例是三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6 Meet my family-Let’s do it!》。

本节课以“家庭”为主题,通过绘制“家庭树(Family Tree)”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家庭成员核心词汇(如father, mother等)及句型(Who’s this? – This is...),课程分为三个阶段:学习理解阶段借助歌曲、互动活动和案例家庭树梳理亲属关系;应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创作个性的家庭树,通过分享交流提升英语表达能力;迁移创新层面对比中西方家谱文化,结合传统家风、家训探讨,引导学生感悟“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夯实语言技能,在文化共鸣中理解家庭温暖与传统美德,最终实现从“爱家”到“爱国”的情感升华,助力全面发展。

汪琦老师执教的课例是六年级上册英语教材《Unit 2 Big cities》。

课程以学生生活的城市武汉为原点,引领学生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课堂聚焦于长江经济带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发展区域,深入剖析了武汉、成都两座重要城市在地理、历史及文化层面的独特魅力。汪琦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分享自己心目中未来城市的模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逐步领悟到城市发展需全面考量多元因素,深刻理解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的核心理念。本节课凭借对教材的创造性转化以及教学方式的突破性革新,完美达成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致力于培育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

李强老师执教的课例是四年级上册体育与健康教材《小足球—脚内侧传接球》。

本课主要学习脚内侧传接球技术动作,要点包括正确触球部位、传球时脚型控制及接球时屈膝迎球。通过无球分解动作、连贯动作、固定球和两人对传练习及辅助练习,纠正常见错误,使学生掌握该技术并发展学生下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等素质。结合足球游戏比赛和体能练习,能在学练赛中巩固技术,提升对足球的兴趣。运用多种方式的学练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并与同伴互相配合、帮助、评价,基本形成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与锻炼的能力。学习女足精神,表现出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和乐于助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