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要闻

要闻速递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要闻 >> 要闻速递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发布日期:2024-06-2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6月21日,由基础与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办,本科生院、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小学协办的“华中科技大学第四届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在学校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聚焦大中小学一体化特色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参与本次论坛的有来自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长安大学、湖北省教育评估院和本校的专家学者;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襄樊四中、黄冈中学、武昌实验小学等省内知名中小学校领导、特级教师、一线教师及教科院研究生。论坛设置主会场及两个分会场,共有超过140余名师生参加。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基础与继续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董晓林主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晓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许晓东表示,实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基础,教育是关键。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水平,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大中小学一体化特色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上午主会场由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孙婧主持。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聪以《一体化:大中小思政教育的新质创生》为题,分析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建设依据,并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解读,指出实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需要深度挖掘思政教育新质成长的生长点、立足点和出发点,深化内涵,活化韧性,促进思政教育在大中小学一体化的过程中创生新质,高质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祖超聚焦《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为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评审要求、基本内容,并结合个人评审经验,从教学成果奖的培育、申报等方面分享了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心得体会。

上海财经大学基础教育集团主任王晓露以财经素养教育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融合实践为视角,围绕《办具有鲜明上财特色的基础教育》,分享了全学段贯通式财经素养教育的探索经验,提出要以多维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并指出财经素养教育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应协同融合、相互促进。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刘明国基于该校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紧扣《“两提两精”:牢牢抓住拔尖创新人才的牛鼻子》,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引导人的创造力,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教学本身不是目的,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才是根本。

武汉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黄勇以《实践育人 知行合一:二十年的坚守与展望》为题,从学科教学实践、劳动教育实践、基层服务实践、国防安全实践等方面总结了经验,为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益思路。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朱新卓分享了《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几点思考》,深入解析近年来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指出协同的难点是三者并不完全同向,只关注微观的社会就会在浅显的层面注重实践资源,进而得出我们需要构建基于教育性社会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结论。

6D940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刘长海以《全程班级文化建设探论》为题,介绍并提出了三全育人实践推进难点、薄弱点及理论构建目标,指出全程班级文化建设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念、学生实际特点为依据,以班级共同价值观为内核,以班级共同价值观的有效培育为建设目标和评价标准,构建以班主任为主导、全员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分工合作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李伟在《“生命自觉”:班级教育的价值归宿与实践路向》的论述中,针对班级教育中“生命自觉”偏失现实的困境,主张班级教育要以培育“生命自觉”为价值取向与价值归宿。具体到实践层面,他提出了以下几个路径:班级生活中三种生命承认的赋予、班级资源中生命化知识与生命发展思维工具的赋能、班级境遇中生命史的融合与创生、班级场域中的生命交往与共生、班级教育中生命真我的唤醒与显现。

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黄芳围绕《大中小学构建伙伴关系推进科学教育》,着眼于大中小学在科学教育合作关系现状,重申了大中小学合作推进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建议大中小学伙伴关系的构建首先要从单向传输模式转变为互相学习模式,同时合作方式应更加灵活多样,建立有效的合作激励制度,为推动科学教育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启示。

下午主会场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于海琴主持。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胡卫平作《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创建高质量科学课程》主题发言。他深入剖析了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规律,主张应在聚焦特征、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培养路径,并指出课程目标应立足素养发展、课程内容应聚焦核心概念、课程教学应强调思维型探究与实践、学段设计则应合理安排进阶。

1C2D7

下午分会场分别由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招生办公室主任周智皎和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朱映晖主持。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党委副书记王晓莺、黄冈中学特级教师童金元、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徐川、武钢实验学校校长沈典俊、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孝感市晒书台小学校长朱亚萍、武汉市育才小学教导处主任张莉、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小丽、附属小学校长李晓艳、同济医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刘霓、附属中学教科主任万兵分别作了主题发言。与会代表围绕创新人才培养、科学教学改革、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等主题进行了探讨。胡卫平教授在分论坛进行了精彩点评,并建议应处理好基础与提升、形式与本质、课内与课外等多组关系;周智皎、湖北省教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程少波在分论坛作总结发言。董晓林主持论坛闭幕式,朱新卓教授对本次论坛作了总结。

据悉,“基础教育创新发展论坛”从202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四届。论坛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展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